大明第一土匪

频道:财经 日期: 浏览:1

在大明的历史中,有几位人物常被提及为“大明第一”,主要包括:

1. 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大明第一皇帝”。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并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2. 王阳明: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角度来看,王阳明被认为是“大明第一人”,甚至可能是“历史第一人”。他不仅在哲学上有所成就,还在军事上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之乱,尽管这次叛乱规模不大,但也显示了王阳明的才能。

3. 徐达:徐达被誉为“大明第一战神”和“大明开国第一名将”。他一生征战无数,助朱元璋扫灭群雄,最终攻破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徐达以忠诚、智慧和军事才能闻名,最终位极人臣,却能全身而退,不卷入权力斗争,被后世称为“功成不居”的典范。

这些人物在大明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贡献,但具体谁是“大明第一”,可能因不同的标准和角度而有所差异。说起大明,那可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王朝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大明那些事儿,特别是那些被誉为“大明第一”的牛人,看看他们都是谁,又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大明第一官:正德皇帝朱厚照

提起大明第一官,不得不提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位皇帝可是个有趣的人物,他不仅有着“大明第一官”的称号,还有着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趣事。

正德十二年,26岁的朱厚照实在憋得受不了了,于是他化身为普通人,带着几个心腹溜出了德胜门,直奔昌平而去。当时,朝中大臣和其他人对此一无所知。直到第二天,满朝文武们才知道自己的皇帝不见了,于是三位大学士赶紧骑马出城去追,一直追到沙河镇,也没有发现皇帝的任何蛛丝马迹。

把正德皇帝朱厚照拦截回来的是居庸关的巡关御史张钦。他预测皇帝可能想冲出居庸关,到宣化、大同一带玩耍。于是宣布:皇帝出巡关系重大,如果没有发布诏书明告天下,作为巡守关门的官员,职责所在,万死也不敢放皇帝出关。这一条规定当年是太祖朱元璋所定,也是有法可依。

朱厚照命令在城门上的一个太监开门,张钦厉声警告了这位太监,如果想不要脑袋了,他可以开关试试。至此,朱厚照没脾气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在昌平御马房转了一圈后,回到了他的豹房。

半个月后,朱厚照又一次潜出德胜门,一路急驰,直奔居庸关,这一次他们偷渡得手。出关后,朱厚照立即命令大太监谷大用为钦差,把守居庸关,职责是不许任何官员出关。这一次,群臣徒呼奈何,真的是毫无办法了。

朱厚照到达宣化后,先后下达诏书,任命一位叫朱寿的人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来,又陆续封威武大将军朱寿为镇国公,拜太师。于是,这位朱寿便一身兼有了三个最高的头衔,武将中最高的大将军,文臣忠最高的太师和贵族中爵位最高的公爵。这位朱寿就此成为位极人臣的当朝第一人,应该说是大明第一臣。

这位凭空冒出来的朱寿是何许人?人们纷纷探问。原来他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自己。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接下来,咱们聊聊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这位刘伯温,字伯温,明代青田县(今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大明第一谋臣,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

刘伯温曾在元末担任过县丞等职,五十岁后成为朱元璋的谋臣,与朱元璋一起带兵作战,出谋划策,取得龙湾之战、江州之战、鄱阳湖大战等战役胜利。他们消灭了陈友谅,为朱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后来,刘伯温相继出任太史令、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并首任考试官。任职期间,他为明朝制定了系列典章制度,制定《戊申大统历》,确定历法;参与《大明律》的草创、奏立军卫法,加强军队制度建设;复兴科举,辅弼明王朝人才培养和选拔等,被誉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与其他谋臣不同,刘伯温既辅佐了朱元璋完成一统江山”大业,还助其制定一系列制度以开国立政”,搭建了国家运行的基本框架,此后才逐渐退隐。

大明第一宰相:张居正

再来聊聊大明第一宰相张居正。这位张居正,嘉靖四年五月初五出生于荆州市江陵县一位秀才的家中。据说张居正出生的时候曾祖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轮圆月落在水池当中,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面浮起。于是曾祖父认定这个白龟是小曾孙,就给他命名为张白圭,也就是日后的张居正。

张居正年少的时候就表现得很聪明异于常人,很快便成为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由于机敏聪明得到了当时荆州知府的疼爱。知府很器重栽培他,于是特地赐名居正,也叫张居正。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日后精忠报国,同年,张居正成为补府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