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视频vlog湖南:糖心vlog视频账号封禁-圆桌|CR450动车组技术攻关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中国高铁如何跑出加速度?

频道:商业 日期: 浏览:1

“近年来,中国高质量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四纵四横高铁网建成运营,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加密成型。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4.8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全面形成,高铁通达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7月8日,在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立新在现场发表《中国高铁创新发展成就与展望》主题演讲时作出上述介绍。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国高铁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缩影。包括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运营场景最丰富的高铁网,形成了完备成套的高铁技术体系,研发了以复兴号动车组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此外,还构建了安全高效的运营系统,单日开行动车组列车可达一万列,动车组单日发送旅客可达1600万人次,动车组累计发送旅客已超229亿人次。

复兴号跑出关键一步

王立新在现场演讲时介绍,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中国构建了涵盖高速动车组工程建设、列车控制、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保障6个方面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成功研制时速160至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多种制式,能够适应高原、高寒、风沙等各种运营环境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在京沪、京广等17条线路,近8100公里的高铁线路上,实现世界最高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

“中国修建高速铁路面临的地质条件及气候环境非常复杂,在世界上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形成了独特的工程建造技术优势。”国铁建设部工程管理处处长薛晖向记者进一步指出,近年来,中国建设了一大批适应高寒、高温、干旱、风沙等特殊气候,以及软土、黄土、季节性冻土、岩溶等复杂地质的高速铁路,具备在各种气候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高速铁路的能力。

“根据2016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进展顺利。”薛晖进一步指出,下一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将牵头组织相关单位,聚焦铁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精心编制“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为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复兴号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国铁科信部装备技术处处长李永恒表示,复兴号还成功将中国高铁从技术引进的追赶者锻造成引领潮流的领跑者,它不仅服务于国内庞大高铁网,更将作为中国名片走向世界,为世界高铁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李永恒介绍,一是复兴号全面自主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主可控创新链产业链,列车的核心技术完全掌握着自己手里。二是性能卓越,持续运营速度350km/h,安全运营能力全球领先,技术性能和舒适体验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树立标杆。三是标准化平台化,建立中国高铁动车组技术和标准体系,为产业链协同发展、产品体系化发展、未来技术升级迭代奠定稳固基础。

CR450技术攻关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在复兴号自主创新成果基础上,国铁集团正实施CR450科技创新工程。

李永恒向记者介绍,CR450科技创新工程总体目标是通过研发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实现高铁移动装备技术产业升级,在具备条件的线路实现更高速度商业运营,进一步释放我国发达高铁网的红利,巩固扩大中国高铁“领跑”优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

据国铁集团科信部此前介绍,2018年开始在时速400公里商业运营技术“无人区”进行探索,研究时速400公里运行条件下的高铁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做了大量技术积累和论证;2021年正式实施“CR450科技创新工程”,开始时速400公里CR450动车组研发和高铁基础设施成套技术研究;2024年正式启动样车生产,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强化质量管控,确保了CR450动车组样车顺利下线。

2024年底发布的CR450动车组样车包括CR450AF和CR450BF两列样车,分别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601766.SH,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旗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和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制造。

CR450BF动车组于去年12月亮相

“目前CR450动车组技术攻关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李永恒介绍,CR450动车组速度达到新标杆,试验速度达时速450公里以上,最高运营速度可达时速400公里,可进一步提升路网运输效率和旅客出行体验。

此外,李永恒进一步介绍,在安全性上,高速运行工况下结构安全性更高、制动距离更短,列车智慧大脑构建主动安全保障体系。效能也实现新突破,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牵引动力系统效率提升4%,列车约减重10%,能耗降低20%。

在世界高铁大会暨铁路装备展览会现场,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设计师王雷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未来以400公里/小时进行运营,CR450动车组更适合于长距离、大客流线路。

据现场介绍,未来CR450动车组实行商业运行,京沪1300余公里左右的行程有望缩短至约3小时,较目前最快超过4小时的运行时长有明显优势。

除了更高时速和更低能耗外,王雷指出,CR450的乘坐舒适度显著提升:通过车厢分区分频的噪声控制方案,以及高性能减震降噪材料和特定结构设计,使得400公里/小时运行时的车内噪音水平基本与350公里/小时复兴号相当。

“该项目自2018年论证启动,研发历时近7年,该车型是自主创新和正向设计的成果。”王雷向记者指出,“由于400公里/小时级别超出了既有标准体系,研发团队也在国铁集团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探边试验,逐步摸索并建立了适用于该车型的新技术标准。”

李永恒也向记者介绍,CR450实现技术新体系,核心技术实现迭代升级,性能指标世界领先,产业链供应链更可控,自主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打造了技术更先进、兼容性更好、扩展性更强的技术平台。此外,CR450也是机制新引擎,进一步完善了用户主导的试验探索与迭代研发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探索完善了模拟先行、靶向试验、快速迭代的高效创新路径,是新型举国体制下复杂高端装备研发模式的重大创新,“下一步将继续做好CR450动车组的试验和考核等工作,为设计定型打好基础。”

具体时间规划方面,王雷表示,CR450自今年1月3日启动形式和速度试验后,先后在北京环形线完成了220公里/小时及400公里/小时两阶段测试,7月又在武夷高铁上实现了450公里/小时最高速试跑;后续将进入运营考核,预计明年年底前可能投入使用。下一步,所有样车将完成约60万公里、为期一年的运行考核,后续通过引进考核完成后再申请获型号合格证,就可以批量投产。王雷强调,整个测试与投产节奏均按照国家铁路集团的统一部署推进。

中国开创高铁创新发展路径

在7月8日的开幕式现场,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表示,中国中车坚持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相结合,致力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努力为中国和世界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车技术”和“中车方案”。中国中车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推动高速列车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更集约、更舒适方向不断升级。

“展望未来,随着AI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我国高铁列控系统正朝着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方向快速发展,为全球高铁技术持续贡献‘中国方案’。”高铁列控地面设备基本情况方面,铁科院通号所副所长梁志国向记者介绍,大家在乘坐高铁时,都能感受到它运行速度非常快、也很平稳和准点。这背后,除了先进的动车组和稳固的线路基础外,一个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能够监控列车运行的控制系统至关重要,这个系统就是列控系统,也常把它比喻成是一个指挥高铁安全运行的“超级大脑”。

梁志国进一步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全路有12000余套系统类列控系统,有力保障了我国4.8万公里高铁的安全运营,累计为超过200亿人次的旅客出行,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的服务。

“未来中国高铁将围绕更高速、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等重点领域开展持续攻关。”王立新在开幕式上提及,将围绕更智能的高速铁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铁路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技术领域创新,以数字化赋能铁路创新发展。围绕更安全的高速铁路,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建立健全高速铁路风险感知技术体系,增强设施设备安全韧性,提升极端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